來源:EV視界
上周,備受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終于落下了帷幕,全球近200個締約方順利通過了《巴黎協定》,伴隨著法國外長法比尤斯手中的“小錘”敲下,這場被稱為“人類最后希望”的會議最終塵埃落定。至此,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終于有了全球性的協議。而在巴黎大會期間,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中國政府對于節能減排的態度,無疑是此次大會能否成功至關重要的因素。而最終我國的鄭重承諾,不僅直接促進了協定簽訂,也彰顯了未來中國重拳減排的決心。
巴黎氣候大會現場
被譽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國承諾”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形象,高達65%的減排目標受到了一致好評。與過去每一屆氣候大會有所不同的是,幾乎所有的國家不再認為減排一定會影響經濟增長。相反,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只有抓住機會才能在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潮流中占得先機。對于中國而言,如何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實現這一比例,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履諾成本?無疑考驗者所有中國人民的智慧與魄力?;剡^頭來看,對于中國來說實現這一目標,歸根到底僅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大幅降低對于化石能源的依賴,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另一個就是提升森林蓄儲量。
作為全球用電量最大的國家,中國的煤炭發電占高達70%以上的份額,清潔發電的思路必然是未來發電行業的唯一出路。就在巴黎大會召開期間,國務院就出重拳,決定對燃煤發電廠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大幅降低發電煤耗和污染排放。真正意義上能夠作為可大面積推廣的可再生能源,必要的前提是此能源來源也必須是無限的且還要兼顧使用成本。所以相對于風能、核能而言,太陽能發電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而在全球碳排放比例中占據25%的交通排放,更會是接下來全球所有國家減排治理的重中之重,對于中國來說更是如此。據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年底,中國的機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2.64億輛,未來有望突破4億輛大關。數量如此巨大的汽車保有量,除了對交通通行帶來挑戰之外,交通能源消耗則更為驚人。目前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高達60%,而這其中的60%又全部通過南海運輸到國內。不管外界如何非議,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就是,傳統交通工具已成為造成局部環境污染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汽車業爆發性的增長,除了污染之外,能源安全與地區安全問題更加不容忽視。
國家將大力加強充電設施的推廣
在做了多年汽車大國的中國汽車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可以說終于有望帶領整個行業一雪前恥。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是寄于厚望。實際上,不管是2009年的“十城千輛”計劃,還是2013年年底,國家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改委四部委發布的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通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不僅關乎著中國汽車工業能否實現彎道超車,而且在減少碳排放以及應對能源安全方面的作用更加巨大。而僅去年一年,全國就密集出臺了多達70份的新能源汽車政策以及規劃文件,也可以看出政府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力度和決心。
在剛剛公布的《關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獎勵政策及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的征求意見稿中,不僅直接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數量,而且還專門針對充電設施建設提出要求。新的意見稿,還罕見的提升了技術門檻,為真正有技術的汽車企業提供了絕佳的發展機遇。
截止2015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27.92萬輛,同比增長4倍。在中國汽車產銷量將連續7年位列全球第一的基礎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全球第一的局面已然成為定局。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汽車品牌,從5月份開始,已經連續6個月穩坐全球第一的新能源汽車寶座。如果不出意外,在中國汽車工業60多年的歷史上,首次年度汽車銷量第一的頭銜,也將落入比亞迪的手中。
而全球汽車行業巨頭似乎也已覺醒,目前,美國部分州、德國、英國在內的零排放汽車聯盟(ZEV)成員一致承諾,在2050年全面禁止汽油和柴油車型的生產與銷售,專注發展新能源汽車。
未來光伏發電與新能源汽車勢必成為中國應對氣候挑戰的重要舉措。而從今年的廣州車展上,來自全球所有汽車品牌的多達60款的新能源汽車紛紛參展,使得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著國家的大力支持,中國乃到全球汽車產業的電動模式已經開啟。作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的中國,明確采用清潔發電與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兩手抓的策略,或許全球持續討論了20多年的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真的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而這其中,當然少不了所有與筆者一樣,愛好與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人士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