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中國電力網
?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未來五年我國能源形勢將呈現何種走勢?電源結構將如何調整?近日,國網能源研究院發布《2015中國發電能源供需與電源發展分析報告》,基于對“十二五”能源狀況以及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對未來五年我國能源發展及電源結構走勢作出預測。
?
“能源和電力需求增速都將下降一個臺階,但電力增速回調的幅度要小于能源,電力增長仍有較大的空間。”這是該報告的基本判斷。
?
經濟和能源需求增長都在換擋降速
?
報告分析認為,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進入到“中高速”增長階段,能源消費增速也將保持“中低速”增長常態。
?
2012、2013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速分別為3.7%、3.9%,相比前十年年均8.6%的增速已經有了大幅下降。未來一段時期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加快化解產能過剩、限產關停高耗能產業、治理大氣和環境污染將成為各方面的關注重點。預計能源增速將會有較大回落。
?
比能源需求增速回落更重要的特征是,能源供給方式面臨較大調整。煤炭等常規化石能源由“供給不足”轉向“供給過剩”,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同樣也面臨著消納問題。
?
從化石能源來看,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不斷加強,煤炭需求增速放緩、供大于求的局面預計將長期存在,霧霾治理等倒逼機制將使煤炭消費峰值時間明顯提前。新能源方面,全國來看新能源發電量占用電比重仍不到5%,區域性過剩和發展不平衡矛盾都困擾著新能源持續健康發展。
?
報告認為,在以往的規劃中,面臨的能源形勢一直是供不應求。當前,部分地區電力面臨供過于求的局面,如何合理規劃好各種發電能源,以更清潔、高效的方式滿足安全供應,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
電力需求增速回調將慢于能源需求回落
?
基于以上分析,報告對于“十三五”能源電力需求得出初步結論。
?
首先,能源和電力需求增速都將下降一個臺階,但電力增速回調幅度要小于能源增速回調幅度。這主要是由電氣化水平仍持續提高所決定的,一是需求側電力逐步替代分散直燃煤和石油,終端用電比重提高。另外,生產側發電能源,特別是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逐步提高。
?
統計表明,我國近20年來電氣化水平與能源消費強度呈現負相關關系,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下降3%~4%。提升電氣化水平有利于全社會用能控制和節約。
?
第二,電力增長仍有較大的空間,2020年用電總量在8萬億千瓦時左右。
?
從人均用電量水平來看,2013年,我國人均用電量3911千瓦時,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僅為部分發達國家的1/4~1/5,預計到2020年,我國人均用電量將穩步增長至5500~5800千瓦時。
?
從拉動用電增長的動力來看,過去第二產業特別是四大高耗能行業在我國用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2013年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占比為31.1%,而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僅占11.8%和12.8%,未來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量將成為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主要動力。
?
從用電地區分布看,東部地區用電量占全國比重長期在一半以上。地區間發展仍很不平衡,具備縱深推進的廣闊空間。未來中東部仍是我國負荷中心,但比重會持續下降。
?
“十三五”末電源結構煤電占比將降至66%
?
目前我國發電量結構中,74.4%是煤電,4.3%是天然氣,21.3%是非化石能源。
?
報告認為,“十三五”時期,煤電裝機仍將有一定的增量空間,但會受到極強約束。預計煤電增量的80%將布局在西部、北部地區,只有20%在中東部地區。因為天然氣資源稀缺,再我國不宜優先用于基荷發電,未來發展空間有限。
?
當前,加大清潔能源開發力度已經取得共識,治理大氣污染、調整能源結構的關鍵是煤炭的減量和清潔利用。首先散煤的集中高效利用,需要更多轉化為發電,同時發電廠降低排放。二是煤炭總量減量,倒逼中國供應結構轉型。“十三五”期間很可能是煤炭消費得到明顯抑制的階段,有關研究判斷2020年煤炭消費量將達到峰值。
?
非化石能源在發電能源中的地位顯著提升,對于實現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15%的目標來講,發電的貢獻率在80%以上。
?
“十三五”期間,我國水、核、風、太陽能等非化石能源發電仍將快速發展,水電新增裝機規模將達到0.6億千瓦左右,核電0.3億千瓦,風電1億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1億千瓦左右。發電量中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將上升至28%以上,煤電降至70%以下。
?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利用總量將超過7億噸標準煤,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5%以上,其中,轉化為電力的非化石能源占八成以上,電力在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中始終居于中心地位。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有望達到23%~25%。
?
?